10/04/2008

紙風車的信息 / 李敏勇


風車,最典型的象徵是荷蘭的磨坊,利用風力磨麥成粉,也成為北歐的低地國風景。


南歐的西班牙,也有風車,讓人聯想到的是《唐.吉訶德》的故事,一種尋求夢想的故事。


紙風車是一個台灣的劇團,為兒童描繪夢想,帶來歡笑。二年前,紙風車劇團「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開始為台灣三一九個鄉鎮創造歡笑,在廟埕搭台演出。一種類似唐.吉訶德的夢,但實現了。


不經由政府文化部門的支持,而是經由民間的贊助。紙風車三一九的下鄉,已經完成了一百多個鄉鎮,是經由出身各個鄉鎮的事業有成者的認養︱一種在地的,或回鄉的贊助,實現劇團為兒童演出的夢。


都市化的變遷,許多人從鄉村遷移到都市,台北、台中、高雄成為新故鄉。都市分配了較多的資源,特別是台北。鄉村被邊緣化、鄉下的孩子較缺少觀賞藝術表演的機會,而政府不見得那麼能夠被期待,依賴民間力量的贊助,既是一種創意,也是一種自力救濟。


贊助者認養紙風車下鄉的活動,在演出時回到故鄉,藉著面對故鄉人的機會,與故鄉對話。想像在人群中觀賞表演的兒童,有自己年幼時的形影。


甚至,小學時代的校長、老師、同學,鄰居的叔伯姑姨、昔日玩伴,在相逢中重現童年時光。出外人奮鬥有成,稍以回饋故鄉,這比對政治人物的選舉捐輸有意義多了,也比某些歌仔戲團為殖民體制愛台灣的騙局背書好多了!


紙風車的信息,傳達台灣人對自己鄉土的愛。一種有草根性的文化力量,撒播藝術的種子,也傳播歡笑,三一九個鄉鎮,全部完全將有三一九個人次的贊助者。民間的力量關注民間,遍佈在全台灣。這就是文化的社會運動,一種自我重建,自我振興的信息。(作者李敏勇,詩人)



以上轉貼(版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oct/4/today-f2.htm


***


相關報導: 孩子的第一哩路


 


1 則留言:

  1. 他們的表演我看過~
    還滿不錯的~
    剛看你像幽魂般出現我那~
    又匆匆不見人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