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2008

交易成本也可以這樣用

我一直覺得"交易成本"的概念很有意思

這個概念解答了"為什麼會有公司存在?"的問題


也有人把它拿來跟群體關係

或社會上的各種人際關係比擬解釋

例如: 就有人把愛情跟婚姻用交易成本的概念來解釋(文末附)


現在聽到這個概念或許覺得沒啥了不起

資訊管理講到組織內外部結構時

也都會講到這個概念

不過當年"發現"了這個概念的學者卻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1991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寇斯(Ronald Coase)

"交易成本"概念的發現

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

就好像"萬有引力"的發現ㄧ樣

大家都知道

卻說不出來


交易成本的概念以前我用中文整理過

怕東丟西丟不見了

所以把它收錄在這裡:


交易成本就是公司為了確保交易行為的成立, 不含直接的製造成本, 必須額外付出的成本

(要注意不要混淆, 交易成本並非為了交易所支付的費用)


交易成本包含了交易者所面對有關交易結果的不確定性

如果我們以契約來界定交易方式

則交易成本是交易者選擇契約降低不確定性所承受的代價


細分來看, 交易成本包含了下面三項

文中也列點網路經濟出現之後要注意的影響:

1. 契約前的訊息成本(搜尋成本search costs)


尋找你想要的東西需要時間資源和其他成本, 決定是否相信供應商的廣告需要更多成本

網路使得消費者訊息成本降低

網路傳送的訊息有其限制 ex. 書本內容OK, 嗅覺味覺觸覺就不OK


2. 契約中的訂約成本(契約成本contracting costs, 前面這兩項就是ㄧ般說的尋議比)


進行議價或簽訂契約的成本

網路使得消費者訂約成本降低,議價行為增強

誠實交易問題

網路安全及隱密性問題

消費者隱私權


3. 契約後的履約成本(合作成本coordination costs)


資源或流程合作的成本 ex.電話(或網路)使得合作成本降低, 無須面對面事必躬親

網路使得數位化產品履約成本降低

實體產品仍需傳統物流

驗貨成本及售後服務

毀約風險


***


以下文章轉貼(版權): http://blog.udn.com/vinwu/2321555


愛情的交易成本


為什麼很多人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以往聽到這樣的說法都會很直覺的想,不外乎是兩人極親密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後新鮮感沒了這些,我想很多人也都會這樣回答吧,那看來是自然合理的答案。 


但是如果從這樣的答案再問下去,這答案可能會越問越不是答案,比如,「為什麼愛人相處久了就一定沒有新鮮感?」、「你怎麼去把新鮮感量化或質化以證明新鮮感在婚後的變化?」、「所以新鮮感是幸福婚姻的唯一或重要指標嗎?」(對不起,不能再問下去了,要不然會問出上百個問題)。


不過,1991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高斯(Ronald Coase,1910年生)卻發現了「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的存在,他這個發現在今天反而可以用來解釋愛情,而且解釋得相當說理清楚而有趣。


1931年,高斯到美國進修一年,他看到美國有很多公司,於是問了一個目前看來很蠢的問題:「地球上為什麼會有公司?」,這個念頭促使他去研究發現「交易成本」而得到諾貝爾獎。


什麼是「交易成本」?高斯的解釋也聽來很蠢:「任何交易都是有成本的」,但是,到目前為止好像還沒有人可以說更好的解釋,高斯發現,地球上很多企業把本來很多向外部購買的資源變成內部資源(比如本來不生產輪胎的車廠開始自己做輪胎),他好奇的想:「什麼情況下一個公司會幹這種事,幹這種事的基準和好處是什麼?」,於是高斯的發現催生了美國很多企業的併購和反拖拉斯法,因為很多企業從「交易成本」這樣的觀念出發,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競爭力大玩併購遊戲,搞得美國政府不得不祭出反拖拉斯法來維護產業的健康。


後來,交易成本成了產業和學術界的顯學,許多學者投入研究之後,發現許多公司在降低交易成本有一個常用的模式叫「簽定長期合約」,用契約的方式來綁住交易的雙方「誰都不許跑」(就好像結婚證書是一張要兩人一輩子都必須在一起的契約)。


但是後來學者也發現,許多把交易成本視為神主牌的公司到後來都出現一些共同的問題,像是公司短視近利失去長遠發展能力(因為公司內每個單位都只思考自己的利益,就像夫妻結婚久了就越來越自私一樣),以及許多在併購之前沒有想到的不確定風險(就像每個人都不知道結婚之後會發什麼想不到的事),交易成本的運作的原理原則完全可以用來解釋愛情和婚姻。


所以,從高斯的理論來看,結婚真的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了,但是,讓我好奇的是,他既然發現了這樣的事實,那為什麼他還敢去戀愛和結婚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