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只亞洲各國,連美國與亞洲之間,也常常因為對歷史認識的不同而產生摩摖。美國史丹佛大學亞太研究中心以三年的時間,研究包括美國、中國、韓國、日本、台灣教科書。
這個名為「Divided Memories: History Textbooks and the War in Asia」的研究計劃,由副所長丹尼爾‧史奈德(Daniel C. Sneider)主持,內容除了對以上五國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進行分析之外,也對同一歷史事件的各國述敍進行比較研究,並從中了解歷史認識的差異。
研究對象期間是從1931年滿洲事變、經朝鮮戰爭到締結舊金山和約的51年。其主要題目為滿州事變、南京事件、強制勞動(包括慰安婦)、日本統治下的經濟發展、美對日的原爆攻擊、日對美的珍珠港攻擊、東京大審判、及朝鮮戰爭等八個項目。
經過三年的研究調查顯示,最公正的歷史教科書為日本。
日本教科書最缺乏愛國的述敍,不美化也不讚美戰爭。而且記述非常平板,只羅列事實,不滲雜任何情感;總而言之,是非常正確地記述事件。
● 自我中心的韓國教科書
韓國和中國的教科書其實都是反映政府意志的半官方教科書。
我認為國民意識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即使美國、日本,其教育都包含了國民意識的形成。但是,韓國教科書在這一點特別強烈。韓國教科書鉅細靡遺地日本植民時代,以完全被害者的角度描寫韓國對日本帝國主義旳反抗。
這種看法,有好幾個問題。譬如日本在韓國殖民地政策,其實受到當時日中戰爭戰況惡化的影響很大。不過,韓國教科書對日中戰爭卻完全沒有興趣,連南京事件也以一句話帶過。簡單地說,韓國對日本怎樣對中國,一點興趣也沒有,只對日本怎樣對自己有絕大的興趣。最令人警訝的是,韓國的教科書中沒有提到長崎廣島的原爆。換句話說,韓國的歷史觀非常地自我。並且日本時代,日本促進韓國工業化等事都隻字不提。
至於美國教科書對日中戰爭的敍述也不多。對美國來說,戰爭是在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才開始的。就第二次世界大戰來看,美國教科書有將焦點放在歐洲而非亞洲的傾向。譬如,大篇幅敍述紐倫堡大審,但有關東京大審判的記述卻非常地少。
● 中國教科書讓人覺得中國打贏了日本
從歷史學的觀點來看,問題最多的就是中國的教科書。
中國的歷史教科書根本就是宣傳冊子。充滿共產黨的意識型態,非常地政治化,譬如,寫得好像是中國打贏日本一樣。另外,太平洋戰爭幾乎沒有提到,廣島、長崎的原爆也簡單帶過。而將重點放在日本之所以敗戰,是因為中國頑強的抵抗。中國也許削弱日本,但是,中國打贏日本是絕對不正確。
中國的教科書在2004年時曾改訂,當時舊教科書還有田中上奏文。換句話說,直到五年前,中國的教科書把捏造的歷史當作真的來教育國民。
改訂後,有許多轉變。改訂前是痛罵國民黨,而強調共產黨的抗日。改訂後則是大力歌頌中國人的愛國心,有關內戰的敍述減少,可是,勇敢抗日的敍述,描寫日軍殘暴的敍述增加。
換句話說,教科書在煽動愛國主義。這和共產黨、古典的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完全相反,也就是說改訂是以國家主義、愛國主義來表現中國的歷史。
● 總算以台灣為出發點旳台灣教科書
有趣的是台灣。
中國國民黨支配下的台灣歷史教科書,詳細描寫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國共內戰。但是,新的教科書則大幅縮短了這些記述。這是因為新的教科書以台灣為國家的視點下筆。過去,台灣的學生得學中國歷史。直到最近,高中才開始教台灣自己的歷史。台灣和中國的教科書因為不同的理由,兩方都不強調國共內戰了。
台灣新教科書也不像過去的強調日中戰爭,大幅削減南京事件的敍述。中國也因為這樣而批評台灣。有關日本殖民時代的分析,台灣舉出當時日本、世界情勢的情形,也寫日本的惡行等等,是非常正確的分析。
就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一樣,一個事實,五個國家卻有五種看法。因此,我們的研究計劃便是研究這些歷史的片斷,除了教科書以外,還有各國戰爭電影。
雖然我們沒有共通的記憶,不過,了解同一事件的歷史記憶是如何形成,也許可以促進日本人、台灣人、中國人、美國人的和解。(丹尼爾‧史奈德 Daniel C. Sneider/史丹佛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副所長。陳悅文/摘譯自《SAPIO》雜誌)
以上轉貼(版權): http://www.news100.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509
***
後記:
不知道是原文編排方式
還是因為摘譯的關係
所以美國與日本兩國教科書內容的評論箝在韓中台三國敘述中
僅有概說, 沒有獨立詳述
有機會應把研究報告全文翻出來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