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系所評鑑
搞得天翻地覆
(除此當然還有其它一堆大大小小的內部評鑑)
剛好讀到"代理成本"(Agency Cost)的理論這段
很能解釋為何企業會發生"評鑑"這種事
所謂"代理成本"的定義就是:(林東清, 資訊管理, 2008)
"由於企業主與代理(例如: 員工或外包廠商)之間目標的差異所造成的成本,
包括監督成本(Monitor Cost), 束縛成本(Bonding Cost), 殘餘成本(Residual Cost)"
監督成本: 是指企業主為了要監督代理人或管理者為了監督員工, 所花費非生產性的額外成本
束縛成本: 是指代理人為了應付監督, 所要額外從事非生產性的表單製作等工作所花費的成本
殘餘成本: 是指除了監督成本與束縛成本外造成企業主損失的其它成本, 例如政治鬥爭, 權力遊戲, 粉飾太平, 本位主義, 不合作等(Jensen & Mechling, 1976)
評鑑的原始用意也許是好的
不過如果評鑑過了頭
倒果為因
反而忘了評鑑的結果只是為評核了企業原來的生產性目標
監督成本跟束縛成本大幅提升
(並導致或放任殘餘成本的增加)
大大超過評鑑所能帶來的有形或無形利益
企業主就必須有所深思與取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