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2007

中國黑心貨 危害全世界 / 張沛元

美國新聞週刊亞洲版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詳述有致命之虞的中國黑心商品充斥世界的原委,指稱近來多項中國產品在美下架回收已嚴重打擊中國產品形象,甚至危及中國外銷競爭力;北京高層即使有心掃蕩改革,卻也面臨規章法令不夠完備以及地方官員與黑心製造商勾結等現實阻礙。


爛貨醜聞連環爆 震驚全球


數年前,中國迅速製造物美價廉商品的龐大出口實力,曾博得權威專家與舉世媒體的一致讚嘆;而今,從有毒寵物食品、毒牙膏到劣質輪胎,中國改以連續數月爆發產品安全醜聞震驚全球,並招致世人對這座崛起中的世界工廠的質疑。外銷黑心商品暴露出中國經濟缺乏規範與嚴格控管,以及商品標準鬆散、制度混亂的本質,也凸顯中國政府的經濟主管當局趕不上迅速經改腳步的窘態。


相較於數十年前也曾經歷類似痛苦的南韓與日本,中國製品如今獨占世界多項領域,危害也更大。除非北京當局能迅速改善形象並將「中國製造」一詞轉變為商譽佳、或至少值得信賴的品牌,否則全球消費者的安全依然缺乏保障,中國的出口導向經濟奇蹟也將面臨嚴重危機。二十世紀初,偽藥與黑心商品在美國所引發的民憤,最後促使食品藥物法立法;一百年後的中國也需要類似革命,以維護其競爭力與保障消費者。


事實上,北京高層已藉由劣質出口品所引發的難堪與爭議,迫使其他官員採取行動。加拿大亞伯達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姜聞然說,一如當年中國為加入世貿組織(WTO)不得不進行國內改革,如今國際壓力也將迫使中國改善大眾衛生與食品安全;但龐大地方勢力恐令中央使不上力。姜聞然說,三十年前的國營時代,政府還能保障品質,而今舉目盡是規範鬆散、甚至與原應監督廠商的地方官勾結的私營企業。


品質低劣 中官員習以為常


中國黑心商品的真正問題,恐怕是部分中國官員對產品品質低劣太過習以為常,以致遲遲未能察覺劣質出口品已重創中國在歐美與日本等地的聲譽。此外,消費者權益的觀念尚未在中國成形。當美國官員上月於華府舉行的中美戰略對話中企圖提及產品安全議題時,中方代表卻看似錯愕地要求推遲下回再談。


香港美林證券科技分析師海勒說,中國製造商正面臨提升安全與品質標準,否則就等著自絕於海外市場的要務;而相較於其他法制較為完善的國家,中國業者顯然需要更多時間適應。〔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


以上轉貼(版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jul/13/today-p6.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