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2008

後車窗被球砸到


紅燈停下來的時候

前面停了一輛休旅車...



猛ㄧ看

後車窗被球砸到...


林明堂素食麵



如果說全鹿港, 不, 應該說是全國, 只能推薦ㄧ家麵店

那麼我就推薦這一家: "林明堂素食麵"

雖然不是百年老店

但講起歷史也跟我的歲數也差不多了

店面看起來也不起眼

但鹿港小吃的臥虎藏龍可都是在這種看不出來的地方

印象是從我國中開始就常常光顧的麵店

那時候學校夜自習下課後就會騎著腳踏車去吃

因為客人太多叫麵是ㄧ定要等的

排隊排上半個小時是很尋常的事

(最長紀錄, 印象深刻, 還曾經等過50分鐘)

一直到現在, 口味雖然不變,

客源也因為新型餐飲店大量出現而稍減

但招牌卻仍然屹立不搖的老字號

老闆跟老闆娘兩人對客人本來就都很親切

再加上老闆女兒小學參加的育樂營還被我帶過

(轉眼間那個女兒現在都已經唸完大學了)

老闆娘還認識我的名字

所以感覺和這家麵店也特別親切

 

以前老闆一年四季都穿著短汗衫

看起來很有精神的跑老跑去

(老闆不在畫面中, 戴頭巾的是老闆娘,

旁邊幫忙的是兒子跟女兒)

現在還有紅色的制服

真不錯喔



優點不只是好吃而已

雖然從二十年前的15塊漲到現在的28塊

跟其它物價比起來簡直是價廉物美, 物超所值

以前我喜歡吃豆包湯麵

後來改吃乾麵 + 豆包湯

湯頭簡單不華麗卻別有風味

吃麵是ㄧ定要搭配獨特自製的豆包

再淋上特製辣椒醬就太美味了

真是又巧又會飽

...

講得這麼好的麵

發現我的照片檔案中居然沒有收錄實物

只好讓各位自己去想像了

不如親自走ㄧ趟吧

地點是在鹿港彰化客運總站出來(民權路)往右轉

走到第一條巷子(應該叫做介壽路?)路口

右轉進去約100公尺

門前會有卍字燈號

現在還有醒目的紅色招牌

很容易找到

停車可以停在鎮公所跟彰客總站後面的路邊

山藥

媽咪今天菜桌上準備了山藥

作成沙拉的方式, 沾醬油吃

不過爸比還是不太吃


大小女兒都很喜歡吃

尤其是小女兒一邊開心的吃著, 一邊語出驚人:

"媽媽, 我很喜歡吃山藥耶

可是...山藥很像鼻涕...

雖然這樣我還是很喜歡吃山藥"

若無其事邊說, 又插了一塊往嘴裡送


原本就不喜歡吃山藥的爸比更有藉口不吃山藥了


宜蘭鴨賞

 


住宜蘭的研究所同學買來進貢過ㄧ次後

就喜歡上的宜蘭鴨賞

可能是運氣好

之後每次去宜蘭都會帶一兩份回來吃

還沒有買過口味不合的


有些人嫌口味太鹹了一點

稍微熱過或烤過之後

可以加點迷迭香

配一盤蒜

簡直是人間美味


3/09/2008

順風耳千里眼


先猜ㄧ下這尊是順風耳還是千里眼?

再往下看


所有的媽祖廟

在主神媽祖兩側都會有兩尊護法:

順風耳跟千里眼


鹿港天后宮裡這對泥塑的順風耳(媽祖左手邊)千里眼(媽祖右手邊)

形像特別生動


尤其是其中的順風耳跟一般所看的造型不同

看得出來嗎?


ㄧ般順風耳是直接用手指著耳朵(表示聽力好)的造形

但這裡的順風耳造形是用眼神來傳達聆聽的樣子

婉轉呈現的方式看起來比直接手指更傳神更有力


所以上面這尊是順風耳

你猜對了嗎?


又神話說順風耳是桃木精

故作成紅色身



千里眼造形作遠眺狀


神話說千里眼是柳木精

故作成綠色身


民間信仰的故事

認為順風耳千里眼原本是作怪的桃精跟柳精

被媽祖收服之後, 成了左右護法神

所以除了造型之外, 通常被彩繪成紅(桃)綠(柳)兩種色系


而且身材通常會出現"排骨"

為什麼這樣呢?

難道跟在香火這麼旺的媽祖旁邊還吃不飽嗎?


我想大概是因為要做成樹精的象徵吧

因為沒有很胖的桃樹跟柳樹

哈哈


不過如果只比手臂粗細的話

順風耳還是壯一點

千里眼就瘦一點了


***


相關文章: 天后宮石雕


天后宮石雕

幽靜的龍山寺要看木雕

熱鬧的天后宮, 除了拜拜, 則是要看石雕


天后宮石雕有80%都是敘述(傳說中)忠孝節氣的故事

這之中又有一半以上典故會出自三國演義

(所以只要熟讀三國演義

就可以很容易辨識出天后宮大部分主要的石雕場景)


由於天后宮石雕太多

只能抓其中幾幅代表解說



頂堵: 周文王求姜子牙

圖左垂釣者為姜子牙, 圖中打躬作揖者為周文王



頂堵: 堯求舜

圖中農夫打扮者為舜, 其左打躬作揖者為堯


 


身堵(部分損毀): 祈求吉慶

取旗, 球, 戟, 磬諧音



身堵: 上圖為丈母娘看女婿

圖中坐者為吳國太, 圖右打躬作揖者為劉備


下圖為曹操割鬚斷袍

圖中騎馬被追殺者為曹操

另ㄧ說為的盧救主越檀溪

圖中騎馬逃難者為劉備, 馬即為知名度僅次於赤兔的的盧

我覺得會放到石雕上的劇情比較像第二種說法

可是雕像本身比較像是第一種說法



身堵: 上圖為鳳儀亭呂布戲貂蟬

圖右大肚者為董卓, 懷抱貂蟬, 圖左執戟者為呂布


下圖為華容道關羽縱放曹操

圖右長髯執關刀(損毀)者為關羽, 圖左長袍者為曹操



龍邊裙堵: 畫龍點睛



虎邊裙堵: 打虎救父, ㄧ說保生大帝醫虎喉



門框邊: 天官賜福

福取蝠諧音

西方社會象徵邪惡的蝙蝠, 在台灣民間信仰中卻是福氣的象徵



傳統建築裡出現很西洋化的小天使

很有趣


 


紋路優美的石鼓

ㄧ般用在正門



通常故意作小石鼓一號的石箱(或稱乞丐椅)

ㄧ般用在邊門


***


相關文章: 順風耳千里眼


水沙連夜景


假日趁著櫻花季的尾巴

帶媽媽去九族文化村走了ㄧ圈

卻發生了數位相機裡的東西被小女兒format掉的慘劇

結果

爸比全程冒死拍攝的"金礦山歷險"影片都不見了...


還好

園內回程有補拍到水沙連(歐洲花園)漂亮的夜景


上圖是水沙連主體建物"麗宮"

自己會上網蒐影片的大女兒說:

這是偶像劇"公主小妹"的拍攝場景


 

 


花園夜景跟巴洛克鐘樓



白天很多人拍照的羅馬噴泉


3/06/2008

被計程車A到


遠看無啥大礙...



近看, 光車燈旁的掉漆擦痕就很心疼了...



輪胎上的鈑金也大概凹陷了1公分左右...


過年前被(為了急著載客人去機場而)搶道的計程車A到

在警察見證下和解後

已經過完年了到現在還沒拿到對方的補償金

大概也拿不到了


不過看了偉哲的情況

再看看自己

就覺得自己夠幸運了


3/03/2008

恭喜國枝兄喜獲麟兒

國枝兄是我研究所最好的朋友

要說是我的貴人也不為過

不論是在生活上, 學業上, 研究上

這一路走來國枝兄給我的恩惠

可是點滴在心頭

美玲嫂與國枝兄為人一樣豪氣爽朗

只可惜身體一直違和

為了求子

他們夫妻倆努力好多年

雖然這樣說很俗氣

不過總算是天公疼好人

有了好的結果

我想他們一定悉心呵護了好久

能夠喜獲麟兒

真的很替他們開心

忙到229前一天(228)

國枝兄才有空打電話來報喜

說隔天他要當爸爸

"吉日吉時都看好了"

這件事連報紙也寫出來了

http://news.yam.com/msn/life/200802/20080229555920.html

呵呵真好

這樣我就不用再重複描述整個過程了

真是給他放煙火給她拍拍手

幾天後電話裡我問:

"孩子像誰啊?" (意思是在問: 像爸爸還是像媽媽?)

不過國枝兄大概誤會了

急著說: "當然是像我啊!"

哈哈, 我就順水推舟跟他開玩笑:

"哎呀! 這樣子, 像你啊...

那只好多準備一點聘金了!

不然我跟你結成親家好了!"

這些話是開玩笑的

像爸爸或像媽媽, 只要生在他們家都很福氣的

而且在報紙上看到國枝兄的氣色是越來越好了

小孩不帥也不行

我說這下子反而是他不想跟我結成親家了

恭喜啊!

3/02/2008

三步一小廟五步ㄧ大廟


鹿港廟宇之多

多到可以用"三步一小廟五步ㄧ大廟"來形容

因為廟宇太多

作研究的人就把它分類以方便討論

分成闔港廟, 角頭廟, 人群廟, 宗族廟跟其它五類

認識鹿港的人不妨試著把逛過的廟宇分類看看


闔港廟指的是全(鹿)港都會來祭祀的廟語, 例如: 龍山寺, 天后宮, 廟宇的規模相對也較大而完整


角頭廟名字取得很猛, 其實它指的是歸屬於區域或(行政上的)村里祭祀的廟, 所以數量眾多, 祭祀族群的地域性也較強, 但相對的, 財力較侷限, 廟宇的規模也較小


人群廟顧名思義, 是由移民人群所祭祀的廟, 有時也會發揮同鄉會館的功能, 例如金門館, 三山國王廟, 在台灣移民人口佔多大數的情況下, 自然會產生這種廟.

人群廟數量稀少, 遠遠不及角頭廟眾多, 再加上落地生根的生活型態, 有時功能角色就會(像興安宮ㄧ樣)潛移默化轉變(有人說是淪落)成角頭廟


宗族廟則是指同姓或同宗所共同祭祀的宗祠(或廟宇), 例如施姓宗親會


其它類意指其它無法單獨歸類或型態轉化的廟宇

後者例如, 移民人群居住久了自然形成一個社區或村里, 此時的人群廟的功能可能轉變成為角頭廟, 以下會講的興安宮就是ㄧ例

前者例如: (有人認為)金門館的祭祀組成, 除了同鄉會, 還包括了職業都是水師的特殊身分, 可以想成是工會組成, 所以也可歸為此類


 


鹿港最著名的闔港廟當然是龍山寺

但論到香火最旺的, 卻非天后宮莫屬

因為香火太旺了, 天后宮媽祖原本粉粉嫩嫩的小臉

就被燻成黑色的

所以又叫做"黑面媽"



新祖宮也是闔港廟, 顧名思義, 是最晚近蓋好的媽祖廟

即使如此, 歷史也可以推進到清朝乾隆年間

它的特色是"官拜"的媽祖廟

(因為混合了官拜身分, 有人將之歸類為其它類)

套現在的制度來說, 就是"國營事業"

所以簷下可以用四對龍柱

它的媽祖比較特別

是用藤編作身體的"軟身媽"

(只聽長輩說原因是時間太短匆忙雕刻而成, 沒有查證)

不過版主也沒看過


 


台灣各地幾乎都有媽祖的信仰跟祭祀

不過跟其它地方不ㄧ樣的是, 鹿港這裡光媽祖廟就有三間

而且各有特色:

香火最旺的天后宮, 官拜的新祖宮, 以及年代最久遠的興安宮


興安宮是由清朝興化人來台建立的

取其"興化安寧"之意

雖然香火不甚旺

其實它是三間媽祖廟當中最古老的廟宇

由於興化移民人群居住此地已久

功能已從人群廟轉變成為角頭廟


 


近年又整修過ㄧ次的金門館

除去祭祀群都是水師身分不看

就是典型的人群廟


阿振肉包 V.S. 老龍師肉包

鹿港有兩家有名的肉包店



阿振肉包位於剛轉進鹿港中山路的路旁左手邊

例假日經過中山路時常常會因為排隊購買的人潮而有點小塞

根據阿振肉包打出來的廣告說(新聞也報導過)

曾經有日本人跨海來拜師學藝

連日本媒體也來報導過





另外ㄧ家是老龍師肉包

據我所知阿振肉包的歷史稍微久一點

人龍也比老龍師肉包長

不過我吃起來都差不多

沒辦法像料理東西軍ㄧ樣分出勝負

口感也許因人而異

但是熱熱還是最好吃





沒有收錄阿振肉包的實物

這個外觀是老龍師的肉包



內餡

可惜沒有照出冒煙的樣子



皮Q

版主的經驗是最好當場吃掉

真的不錯吃

不過如果帶回家或過熱再吃

也許會覺得沒有傳說中那麼神了

燕尾 . 馬背 . 瓦鎮

在傳統建築裡

屋頂正脊跟山牆(建物側面)頂角交接處常出現三種造型: 燕尾, 馬背跟瓦鎮

若以古制區分尊貴, 燕尾最尊, 馬背次之, 瓦鎮最低(出現年代也最近)



燕尾常出現在廟宇(尤其是正殿)跟大戶人家

這一張是在文開書院照的燕尾

如果天氣好, 可以拍出不錯的效果



馬背依造外型可區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造型:

金型圓, 木型直, 水型曲(波浪), 火型銳(火燒光芒), 土型方

ㄧ般認為馬背造型的選擇跟五行無關

而是依照屋主個人的喜好取捨


這張是民宅常見(大概是較容易施作)的金型馬背

取金元寶中間的半圓型狀表示



(雖然有點背光, 還是可以看出)

左上角是加入波浪變化的水型馬背

右上角也是最常見的金型馬背

(但有點接近長條型的木型馬背)

中間前景是瓦鎮



較少見的是方形的土型馬背, 還有火型馬背

這一張是火型馬背

形狀優美, 較其它類型的馬背線條活潑



這一張的前景是瓦鎮

後景是ㄧ般工匠有時為了便宜行事作的馬背

不過已不在傳統建築的工法裡

我說那個叫做鑽石型


補充:

高燦榮先生所著作的"燕尾, 馬背, 瓦鎮"ㄧ書有詳細的介紹

這裡有書評